勇敢想更多,做更多


吸星大法

我们是在金庸的影视剧中长大的孩子,身边朋友有看金庸大部头长大的,我没有机会去看金庸的全本,只是在影视剧中看到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子。

而我,还看的不认真,对于角色与情节,并说不上什么话来,可能还错误百出。

然而人脑确实是个神奇的东西,昨日回程路上一边想着晚上可以吃啥,一边也在想着:如果有机会进名门正派做入门弟子,从一招一式,一剑一掌开始学起,比如少林,比如华山,那就如同高中考上了好学校,有进了好专业,同时要是运气好遇到好师兄,那基本修炼成上乘武功,内力深厚,前程似锦,平步青云,只要自己不作死,那必定是处在山峰之巅,被人可望不可及的那种,即使未来不在武林称霸,也是足够有资本在武林之中留下姓名,凡人谈及就敬仰不及的。

然而,也有很多人在之中并无建树,一场小小对战可能死伤无数,成为他人嘴中无心顾及的炮灰,你一个人的性命,倒不是他们这些正派武林人士所需顾及的事情。

如果,要是没有能考上好大学,也没有能在一个好专业,也可能并不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里面,或者是自己喜欢的领域里面,自然可能遇到一个牛逼的好大师兄的机会不大可能了吧。等些时日,要出去闯荡江湖,却发现自己所学全无用处,内力不及人家之万分一,还未近身便被打得倒地不起。

这是否就该找个无人的地方了却余生以谢不杀之恩。

完成任务

如果没有了了却余生的想法,路遇恩人,得一席之地安身,那便开始了与上面那群人完全不一样的路程了吧。

拿到一个任务,绿林的人们知道自己不会有那么雄厚的资源可供使用:怎么简单怎么来。

可是,逐渐地发现这始终会有问题,等过一段时间,到处救火救急,忙的不可开交,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可以在什么时间能有新的发展空间。

虽然说怎么简单怎么来,可是有一个前提,就是:真的了解了需求的具体情况,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按什么样的最简单的方式来操作。

一个需求,可能一句话简单说说就听过去了,在没有形成成熟的流程并经历过各种考验的团队中,基本上可能完全看接受这个需求的团队的自由发挥能力。

然而一个需求是有它的本质动力存在,知晓它的本来目的,才能分析出它背后需要涉及到的功能设计,然后围绕这些功能,通过各种技术底层的构建,设计流程,构建数据,最终完成此次项目的完整实现。

为什么要去问它的本来目的,是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偏颇和丢失,沟通的多少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未来这个项目的发展能力。

设计一个功能,本质上是为了未来而设计的,是期望它在未来的一定时间里面,助力它所在的那个整体之中得到一定的发展速度。

这就如同,买电脑要大概稍微考虑未来2年的需求,买其它的任何东西,都相应地要稍稍留出一些些空间为未来考虑。而完全不留任何未来空间的想法,在很大的概率上可能在买回来拿到手的那一刻,它就已经有些无法跟得上世间的脚步。当然有一种例外,就是短期用完就完事儿这种。

当然会说要考虑到预算问题,可是其实仔细想想,比起那些未来的时间,眼前的这些超出的明明可以承受的那部分,根本微不足道。

虽然在现在这个时代,我们很多事情都讲究速度,但是是眼前的速度,还是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的速度,这个需要人们这个复杂的每个个体去花上时间思考。

它毕竟决定了未来的发展能力。

完成一个任务绝不是仅仅完成任务那么简单,无论是对项目本身还是对自己,它都是提供未来发展的机会。

既然我们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很好的那些好机会好平台好环境,我想,把眼光和目标放在那些可及的高一些些的地方,用上吸星大法接受来自大量信息的轰炸,并等待时间和成长去消化它们,勇敢地想多一些,做多一些,虽然可能会面对失去很多的悲伤,但是相比起得过且过最终失落,我觉得可能是会好那么一些。

每次都超出能够得着的那么一些些,等到未来回头,才能发现已经走很远。

在曲折的道路上蜿蜒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