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层代码与单线思维
最近在做系统移植,由 C# 转向 Python。
难度大不大,肯定还是有些难度的。首先就是功能梳理,很多人写完代码,然后再让他梳理出功能逻辑出来,不一定就真能弄得出来,而能写对写全写清晰,又是另外一个事了。
由于目标是最终全部由 Python 接手全部系统,第一期其实是打算不对任何功能做变动,且仅对后端接口层进行重写,前端能利用的都尽量利用。
具体的就不深入说了。
反而想说说代码思维这个点上的事情。
曾经我提到过一篇:if True or if not True,可以找下看看,算是那个时候针对这个问题的一点小思考。
而如今在看到别人写的 C# 代码,就更加有体会了,再加上自己在重写过程中的一些思考,算是对这个问题的又一个探讨。
在进入业务逻辑处理过程中,每往下一步,就会需要对当前的数据进行校验是否可用,而一旦深入几步,按照这个思路下去,迟早你会发现核心代码已经被缩进很多层了,看着一层层的缩进,核心代码跑出屏幕外,即使拿个超宽屏来看,也不一定看得全;而同时由于又要兼顾判断逻辑的层次,导致上下一屏也不一定又看得完,又得不断地上下挪动。
这样,即使超宽超大屏幕也不一定好干活。
如果是不断地 if True 下去,肯定是会导致这样的结果的,而且等写完核心逻辑,又要一层一层不断地 else 回来,场面甚是壮观。
这样的结果其实我也能理解的,由于是新逻辑,具体会有些什么操作还不确定,有哪些条件限制也还不完全确定,所以只好一路走下去,就成了这个结果。
而重写就不一样了,看过了全局主要逻辑框架,首先想到的就是不符合要求的全部干掉,早早地就 return 出去,不但不用一层层嵌套,还省去了在此过程中浪费掉的查询等资源操作,降低了系统消耗。
比起一次只考虑一种情况,早早地 return 出去需要同时考虑所有不符合要求的边界问题。而且对于取反操作,在一些语言中可能并不那么方便,可能这也是导致取 True 的情况用的多导致深层嵌套的缘故吧。
或者,其实还有其它更深层的原因。
那就不得而知了。